首页 项目背景 研制历程 媒体报道 研制队伍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研制队伍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硅阵列探测器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1-24 来源: 【字号: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硅阵列探测器分系统(Silicon-Tungsten tracKer简称STK)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负责,瑞士日内瓦大学和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参与合作研制。

  硅阵列探测器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重要科学载荷之一,主要目标是完成对高能宇宙线入射径迹、电荷的测量,并实现对伽马光子的转换和测量。它采用了先进的大面积硅微条探测器和ASIC读出技术,共设计有12层探测器结构,构成约6.5m2的有效面积,总通道数达到73828路(1152个ASIC),功耗82W,是我国目前主持研制的通道数最多、集成度最高、功能最复杂的空间粒子探测器单机。

  本分系统研制团队(高能所)由12人组成,其中包括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5人,高工2人。分系统指挥由高能所原党委书记王焕玉研究员担任,负责分系统总体协调、研制保障等;主任设计师由高能所粒子天体中心彭文溪副研究员担任,负责分系统总体设计、研制管理,并担任国际合作中方技术协调人;副主任设计师由高能所粒子天体中心张飞、樊瑞睿副研究员担任,分别负责分系统读出电子学设计、探测器设计和调度等工作;其他人员(龚轲、吴帝、董亦凡、乔锐、高旻、汪锦州、张家宇、代光琦)分管电子学软硬件、标定试验、元器件、结构热设计和文档管理等具体工作。

  本分系统研制队伍主要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2015年),是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挑战”的空间科学载荷研制团队。队伍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其中“老队员”(王焕玉、彭文溪、汪锦州等)主持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二号有效载荷X射线谱仪、嫦娥三号巡视器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的成功研制,先后荣获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个人“五一劳动奖章”和集体“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次);而“新队员”(张飞、樊瑞睿、龚轲、吴帝、董亦凡等)勇于担当,在本项目研制中攻坚克难,成长为骨干成员,为项目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闭窗口
© 中国科学院 紫金山天文台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7736号 联系我们 地址:(210023)南京市栖霞区元化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