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塑闪阵列探测器的研制任务。塑闪阵列探测器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四个重要的载荷之一,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入射粒子的径迹重构,区分带电粒子和光子,并鉴别重离子(Z=1~20)种类。
塑闪阵列探测器分系统由刘杰研究员负责并担任主任设计师,由肖国青所长担任总指挥,马新文所长助理担任总调度。团队主要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初级职称9人,辅助人员和研究生21人。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是一支年轻有朝气、业务素质高、团结协作的研究队伍。
塑闪阵列探测器是由四个模块组成的,次级束物理组孙志宇研究员及其团队负责探测器主体功能模块,核电子学组苏弘研究员及其团队完成前端电子学功能模块及FPGA软件方面工作,磁铁机械室杨雅清研究员和团队完成机械支撑模块,辐照效应组刘杰研究员及团队完成关键元器件空间辐射效应试验,及质量、档案和预算等工作。近物所团队完成了关键技术“塑闪晶体温度形变适应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的攻关。
塑闪阵列探测器分系统经历了方案阶段、初样阶段和正样阶段研制过程,按时交付了合格的电性件、结构件、初样件和正样件四件产品。2015年12月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塑闪阵列探测器在轨工作正常。在卫星后续巡天观测中,近物所研制团队对塑闪阵列探测器进行了精细刻度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探测器对入射高能宇宙射线的电荷数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各项性能具有长期稳定性,在电子宇宙线能谱的精确观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