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鹏(南极天文与射电天文支部),在科研岗位上,陈学鹏同志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在银河系气体分布与性质、分子云与恒星形成、银河系结构、以及星际物质循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显示度的成果。目前,正联合研究部同事,利用我国唯一的毫米波大型观测设备——德令哈13.7米望远镜,开展“银河画卷巡天”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科学计划,不断取得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注重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支部党员同志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研究部科研业务的发展。
熊建宁(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党支部),熊建宁同志在空间目标运动理论、探测识别及编目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持了十余项国家863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领域的项目,曾代表国家航天局参加危险目标再入国际联测工作,再入预报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努力在科研一线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马涛(暗物质与空间天文党支部),马涛同志承担了国家项目“嫦娥七号月球中子伽玛谱仪”,顺利通过了初样研制评审,获取了月球中子伽玛谱仪获取水冰的关键物理参数,为后续正样研制以及未来我国获取月球南极水冰分布奠定了基础。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开展抢占制高点以及科技攻关方面,积极发挥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所在支部研制的“悟空号”卫星在高能宇宙线探测以及暗物质搜寻等前沿科学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果;支部还作为“夸父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和地面应用系统以及相关载荷的研制主体单位,成功发射了卫星,在太阳观测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已发表多篇论文,获“中国天文十大科技进展”。
赵海斌(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党支部),赵海斌同志主要从事的是太阳系小天体的观测、动力学和物理特性研究。主持科技部、基金委、科工局和科学院的科研项目,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前负责近地天体望远镜的运行。在赵海斌同志的带领下,近地天体望远镜团队在太阳系小天体的发现,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和监测,小行星的光变巡天观测和研究等几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和参与国家近地小行星防御规划论证和项目预研,发挥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务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建工作方法,结合科学院所的职工、学生的研究工作实际情况,以创新攻坚突击队、老科学家精神传承学习体会等方式和活动,有效提升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孙继先(青海站党支部),孙继先同志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野外台站,从事望远镜控制软件开发和天线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主持完成了基于多波束接收机的观测方法,使望远镜性能不断提升,在射电天文方法和天文设备研究方面成果显著。积极参与亚毫米波段台址遴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上,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参加仪器安装调试。作为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全站职工为地震灾区捐款;成立党支部科普志愿者小分队,多次前往德令哈市区和深入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成立“张钰哲毫米波巡天青年突击队”,促进“银河画卷”巡天工作顺利开展。
陈红玲(管理支撑党支部),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中对标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配合党政领导班子稳定研究所大局,广泛开展基层走访调研、谈心谈话,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对不同类型党支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做好基层工作,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以无私的奉献和真挚的爱心关心每一位党员和职工群众。始终坚持学习,将不断创新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