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 “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与中科院南京天仪中心(简称“天仪中心”)在紫台仙林园区联合召开2025年科教融合工作交流会。中国科大校长常进院士,紫台史生才院士、台长赵长印,天仪中心副总经理郑锋华等领导、科研骨干及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中国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简称 “天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重大设施成果产出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会议由紫台党委书记毛瑞青、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蔡华伟、副台长兼天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吴雪峰先后主持。
常进在致辞中强调,迈入“科教融合 3.0”阶段,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力度与质量亟需持续提升。天文学院各共建单位需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机制,既要优化布局引进国际顶尖人才,也要精耕细作培育现有人才梯队,以“人才筑基”支撑长远发展。他指出,科研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赋能重大成果产出,而高水平成果的涌现又会反哺人才成长。针对中国科大与紫台联合共建、已成功运行近两年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常进提出,下一阶段双方需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科学问题,推动“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同频共振。
赵长印在致辞中指出,需深刻领会新颁布的《学位法》的核心精神,准确把握其对科教融合3.0阶段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他强调,要发挥墨子巡天望远镜与紫台现有及在建重大设备的协同观测优势,将其作为科教融合的核心支撑,全面深化紫台与中国科大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体系化、机制化融合,进一步推动双方青年人才双向流动。
在墨子巡天望远镜专题研讨环节,王挺贵教授等介绍了望远镜的运维现状、最新观测与研究进展,与会人员围绕其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前沿科学探索中的定位与潜力展开热烈研讨,为后续观测计划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路。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交流环节,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潘楠就《学位法》落实及学位授予质量保障机制进行解读;天文学院各培养单位分别分享了青年人才培育模式创新、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充分研讨凝聚了“以法为纲、以人为本”的育人共识。
史生才在总结时指出,科教融合双方应锚定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打破资源壁垒、优化协同机制,将各自的科研优势与教育资源深度耦合,真正释放 “1+1>2” 的聚合效能,达成科教双方在协同中共进、在共赢中发展的共同目标。
中国科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科教融合工作交流会现场合影
史生才院士发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