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力学学会、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4个单位在北京航天城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研讨会暨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受大会组委会邀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秘书长杨捷兴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上作“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中的钱学森星”的报告。
杨捷兴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十年前在钱老九十诞辰之时,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钱学森星命名仪式”的情景。当时他作为“钱学森星”发现者代表,在命名仪式上介绍了“钱学森星”的情况。(3763)钱学森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80年10月14日用40厘米双筒折光望远镜发现的。该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04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公转周期为3.38年,该小行星于1988年2月获得第3763号的国际正式编号。
钱学森院士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世人敬仰的著名科学家,为我国国防科技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中国航天之父”的赞誉。2001年3月,紫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为了表达对钱老的崇高敬意,提出将(3763)号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这一命名提议得到了中科院的大力支持,随后就向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提出了命名申报,2001年8月(3763)钱学森星获得国际正式命名。
2001年12月21日,钱学森星命名仪式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同志主持,中科院路甬祥院长向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颁发了命名证书、铜匾和星照片。当时钱老还在医院里,未能亲自参加命名仪式,蒋英教授在会上致答辞时说:“学森特地要我在大会上讲一讲,紫金山天文台对我国人造卫星上天做了大量工作,作出过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的小行星发现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并使更多的人能得到小行星命名”。继钱学森星命名之后,2005年3月中国科学院和总装备部就在航天城共同举行了“神州星”和“杨利伟星”命名大会,此后又陆续申报命名了“赵九章星”、“费俊龙星”、“聂海胜星”、“嫦娥星”等,都已得到国际上的批准。
十年过去了,紫台科研人员不负钱老的厚望,在盱眙新建观测站,研制安装了通光口径1.04米的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现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好的光学成像巡天望远镜,发现了多颗近地天体和许多新小行星,对空间碎片等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并为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的选源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最近,紫台行星专家参与了我国深空探测科学目标的论证工作,针对将来的小行星深空探测,提出要尽快建立起地面天文观测支撑系统,主要是要建造二台口径2.5米的物理观测望远镜,对小行星深空探测目标进行高精度的精密定轨,开展光谱、光度等物理观测,以获得第一手的观测数据,为深空探测作地面保障,这对于实现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至关重要,希望有关领导专家和人士给予大力支持。这次深空探测轨道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设计者提出了多个探测(3763)钱学森星的轨道方案,虽然这只是模拟设计,但可以期待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飞船,总有一天会飞到太空中的钱学森星、神舟星等小行星上去探测它的奥秘,使之造福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