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坚持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纵横星际,筑梦钟山。紫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团队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紫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紫台不断明晰战略定位,凝练创新目标,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应用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紫台总职工371人,其中科技岗位人员230人、技术支撑岗位99人,管理支撑岗位人员4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13人......
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
2012年5月25日下午,紫台人事教育处组织专家听取了紫台博士后流动站王素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并进行了评审。出站报告题目是“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形成和动力演化”。
王素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紫台的季江徽研究员。王素博士在站期间研究了KOI-152系统近1:2:4共振构型的形成机制,矮星系统中行星的分布特点,类太阳系中星子的生长过程,小行星Damocloids族群的起源等课题。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太阳系和系外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王素博士在站期间发表论文2篇,其中包括ApJ论文一篇,另外还有两篇文章在整理中。此外,该博士还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962),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周济林、周礼勇教授,紫台的李广宇、马月华和傅燕宁研究员。考核小组一致认为王素博士在站期间工作优秀,学术创新能力强,成果丰富,研究内容对行星系统形成与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很有发展潜力,同意出站。
首页 >> 博士后流动站
王素博士后出站报告会
2012年5月25日下午,紫台人事教育处组织专家听取了紫台博士后流动站王素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并进行了评审。出站报告题目是“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形成和动力演化”。
王素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紫台的季江徽研究员。王素博士在站期间研究了KOI-152系统近1:2:4共振构型的形成机制,矮星系统中行星的分布特点,类太阳系中星子的生长过程,小行星Damocloids族群的起源等课题。这些研究有助于理解太阳系和系外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王素博士在站期间发表论文2篇,其中包括ApJ论文一篇,另外还有两篇文章在整理中。此外,该博士还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962),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周济林、周礼勇教授,紫台的李广宇、马月华和傅燕宁研究员。考核小组一致认为王素博士在站期间工作优秀,学术创新能力强,成果丰富,研究内容对行星系统形成与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很有发展潜力,同意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