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文化 >> 纪念张钰哲院士 >> 张钰哲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文章

中华星照耀大地,辉煌太空
(李广宇)

  茫茫太空中,一颗小行星熠熠生辉,围绕着太阳运行了一圈又一圈。自从1928年11月22日被发现以来,这颗编号1125,命名“中华”的小行星已经走过了将近16圈,见证了中华由积贫积弱到强势崛起的惊人变迁。这颗小行星是张钰哲先生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发现的,先生当时还只26岁,抱着科学救国的梦想留学大洋彼岸。先生用中华命名这颗由中国人第一次发现的小行星,寄托了自己对祖国无比的热爱和期待。

  旧中国让先生科学救国的愿望一次次地变成失望。1937年,东亚最大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刚刚由德国运到,还没有来得及开箱,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就打破了南京城和紫金山的宁静。先生和同仁只得远迁昆明凤凰山,期待能继续天文研究。1941年6月,日寇的铁蹄蹂躏了大半个中国,先生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带队从昆明出发,翻越巴山秦岭,远赴甘肃临洮进行日全食观测,发表了题为“日本轰炸机阴影下的中国日全食观测”的论文,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科学家声讨日寇侵略的最强音。

  抗战胜利,先生和天文研究所回到紫金山,抚摸着日寇在古代天文仪器上留下的弹痕,先生和同仁决心以行动实现中华之崛起。然而现实令先生再次失望了。从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先生终于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希望,他没有滞留在美国,没有随迁往台湾,毅然而然地选择了留在新中国。

  新中国令先生振奋,他全身心地投入紫金山天文台的恢复重建,投入新中国天文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很快,60厘米反射望远镜投入了观测,有了一系列发现。望远镜修复的关键是镜面镀膜,当时国内还无人从事。张钰哲先生和张家祥先生一起,自己动手,查资料,定工艺,配药水,终于高质量地修复了氧化的镜面。先生是中国太阳系天体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55年,他和张家祥一道发现了紫金一号小行星,这是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1980年代,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小行星,无论数量和观测定轨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张钰哲和张家祥对小行星轨道的研究,为两弹一星工程人造卫星测轨定轨工作准备了必备的基础。

  新中国天文事业的蓬勃发展凝聚着先生无数的心血,从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站址选定和台站建设,先生无不亲力亲为。上海佘山,北京兴隆,昆明凤凰山和青海德令哈,都留下了先生的足迹和汗水。

  三十年前的今天,先生离开了我们。先生兴致很高,还关心和询问我的学习工作状况,并且切了西瓜招待我们。吃完西瓜后我们起身告辞,先生还站起来举手向我们告别,谁知道这竟成为永诀。我们刚走到大院门口,先生家的保姆就追了出来,我们急急赶回时,先生已人事不省。几天后,先生与世长辞。先生虽然走了,中国的天文事业却发展得愈加蓬勃,先生泉下有知,定当倍加欣慰。

  我是1978年经过初试和复试从新疆昭苏县人防办公室技术员任上考入张钰哲和张家祥先生门下学习天体力学的。之所以要报考紫金山天文台,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两位先生的仰慕。复试在南京进行,考场设在华山饭店院内,笔试后进行了面试,第一次见到了先生,先生很和气地询问了一些科学问题和生活问题。在山上双瞳望远镜观测楼下学习的几年里,先生每星期都会来坐上半天,其间常会询问和指导我的学习,至今忆及,仍然倍感亲切。今天能够告慰先生的是,我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了努力,没有辜负先生的栽培与期望。

  中华正在崛起,遨游太空的中华星就是见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