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文化 >> 纪念张钰哲院士 >> 张钰哲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文章

深切缅怀张钰哲台长(杨戟)

  今天,是紫金山天文台敬爱的老台长张钰哲先生逝世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紫台人从未忘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难忘他那高挑清癯的身影……先生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1929年获该校天文学博士学位,便踏上了漫漫的天文研究之路。他是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941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43年-1946年和1949年-1985年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1950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后任名誉台长,直至1986年7月21日病逝。老张台长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天文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在张钰哲先生的领导下紫金山天文台无愧于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摇篮。老张台长先后为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厂乃至北京天文馆的建设呕心沥血,成就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壮大。

  张钰哲先生毕生致力于天文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先后发表论文、报告、专著90多篇。张钰哲先生在中国天文史上写下许多个“第一”,1928年,他发现了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第1125号小行星)并命名为“中华”;1941年,他组织拍摄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他是新中国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1957年发表中国第一篇论述人造卫星轨道的论文,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60年代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论证;他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他积极倡导和实践天文普及事业;他倡议在我国首都建立第一座假天院(天文馆);1980年,老张台长以其78岁高龄,率领专家到青海柴达木盆地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我国建立第一座大型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站选址……。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钰哲星”。

  老张台长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爱国情怀影响了一代代紫台人,秉承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信仰与科学精神,多少紫台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球”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孜孜以求、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地奉献一生,几十年来的共同努力下紫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新人才辈出,科技成果累累。“十二五”期间,紫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13项成果入选“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老张台长开创的行星科学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紫台承担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和嫦娥二号卫星伽玛谱仪研制,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精确确定了图塔蒂斯轨道,使嫦娥二号拓展试验任务取得重大应用成果;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取得了重要的探测成果;盱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了一大批太阳系小天体。此外,太阳物理和高能物理、恒星与银河系、射电天文等各个领域乃至星系宇宙学等新学科方向,紫台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首次对太阳在氦原子谱线10830?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观测到向上能流的超精细结构;首次精确测定银河系本地臂;利用河外暂现源对爱因斯坦弱等效原理进行最精确检验;动力学阿尔文波理论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毫米波超导成像频谱仪在青海投入天文观测;成功研制太赫兹超导探测器平台并制备出了首批太赫兹量子成像探测器;特别是我国首科天文卫星-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入选中国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今天的紫台人忠实地传承前辈科学家的创业精神,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征途上,努力发展祖国的天文事业,朝着紫台新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我们定将继续努力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以告慰老张台长,寄托全体紫台人对老张台长的深切怀念。

杨戟

紫金山天文台 台长

2016年7月21日于南京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