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坚持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纵横星际,筑梦钟山。紫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团队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紫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紫台不断明晰战略定位,凝练创新目标,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应用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紫台总职工371人,其中科技岗位人员230人、技术支撑岗位99人,管理支撑岗位人员4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13人......
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
听闻陆埮老师仙逝的消息,心情非常沉痛。我和陆埮老师有过为数不多的几面之交,然而就这几面之交却让我深切的感受到陆老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聊记几件小事以寄托我的缅怀之情。
第一次接触到陆老师是在2011年的夏天,我到紫台访问,当时雪峰兄安排我到陆老师任主任的紫台-南大“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作报告。那天南京下暴雨,临近报告开始时间雨依然不停,马路上全是积水。我们一行人从紫台步行去南大,陆老师和我们同行。我想陆老师已经接近八十高龄,便劝他不要去了,陆老师坚持要和我们同去。于是我们撑着伞涉水前往南大,不用说衣服鞋袜全都湿透了。报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陆老师身着湿衣服坚持听完报告,之后才回家换衣服。难以想象这对于一位八旬老人是多么严峻的考验,因此我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好在事后并无大碍。期间陆老师还问了一个问题,我当时回答得比较简单,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后来多次想起的时候,才觉得这个问题其实相当深刻,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但每次在考虑的过程中总能觉得有所悟的感觉。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感动,我能体会到的是陆老师对年青人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支持。
次年初春,为了庆祝陆老师八十寿辰,陆老师的弟子们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天体物理与相关物理前沿”研讨会。这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天文学盛会,与会人数数百人,和全国天文学年会规模相当。这彰显了陆老师在国内天文学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晚宴的时候我和许多年青朋友们排着队向陆老师敬酒,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敬意。陆老师和周老师起身答谢,眼神中满是欣慰和希望,那样的场景真是温馨,至今历历在目。
后来又在各种会议上见到陆老师几次,陆老师总是精神矍铄地参加会议,听报告,不时也发表一些评论。陆老师总是热衷于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精神传播,无论是对大学生,中小学生甚至普通市民,陆老师都乐此不疲。我也数次听过他的科普报告,针对不同层次的听众,陆老师能以不同的深度阐释科学问题,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让人豁然开朗。也曾听陆老师谈起他们早年数千封通信交流学术问题的传奇故事,还有自掏腰包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做研究的经历。陆老师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我们的一些工作和紫台的暗物质粒子卫星相关,陆老师对我们的相关工作充满了关切,多次参与交流讨论,言语中尽是支持和鼓励,给予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我想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好,这才是对陆老师最好的告慰。陆老师的为人为学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陆老师爱护关心后学晚辈,极大地鼓舞着我。陆老师的科学精神和崇高品格将永远沐浴着我,伴我前行。陆老师千古!
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后袁强
首页 >> 创新文化 >> 缅怀陆埮院士 >> 纪念文章
怀念陆埮老师(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后袁强)
听闻陆埮老师仙逝的消息,心情非常沉痛。我和陆埮老师有过为数不多的几面之交,然而就这几面之交却让我深切的感受到陆老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聊记几件小事以寄托我的缅怀之情。
第一次接触到陆老师是在2011年的夏天,我到紫台访问,当时雪峰兄安排我到陆老师任主任的紫台-南大“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作报告。那天南京下暴雨,临近报告开始时间雨依然不停,马路上全是积水。我们一行人从紫台步行去南大,陆老师和我们同行。我想陆老师已经接近八十高龄,便劝他不要去了,陆老师坚持要和我们同去。于是我们撑着伞涉水前往南大,不用说衣服鞋袜全都湿透了。报告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陆老师身着湿衣服坚持听完报告,之后才回家换衣服。难以想象这对于一位八旬老人是多么严峻的考验,因此我心里也一直惴惴不安,好在事后并无大碍。期间陆老师还问了一个问题,我当时回答得比较简单,也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后来多次想起的时候,才觉得这个问题其实相当深刻,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但每次在考虑的过程中总能觉得有所悟的感觉。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感动,我能体会到的是陆老师对年青人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支持。
次年初春,为了庆祝陆老师八十寿辰,陆老师的弟子们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天体物理与相关物理前沿”研讨会。这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天文学盛会,与会人数数百人,和全国天文学年会规模相当。这彰显了陆老师在国内天文学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晚宴的时候我和许多年青朋友们排着队向陆老师敬酒,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敬意。陆老师和周老师起身答谢,眼神中满是欣慰和希望,那样的场景真是温馨,至今历历在目。
后来又在各种会议上见到陆老师几次,陆老师总是精神矍铄地参加会议,听报告,不时也发表一些评论。陆老师总是热衷于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精神传播,无论是对大学生,中小学生甚至普通市民,陆老师都乐此不疲。我也数次听过他的科普报告,针对不同层次的听众,陆老师能以不同的深度阐释科学问题,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让人豁然开朗。也曾听陆老师谈起他们早年数千封通信交流学术问题的传奇故事,还有自掏腰包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做研究的经历。陆老师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我们的一些工作和紫台的暗物质粒子卫星相关,陆老师对我们的相关工作充满了关切,多次参与交流讨论,言语中尽是支持和鼓励,给予我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我想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好,这才是对陆老师最好的告慰。陆老师的为人为学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陆老师爱护关心后学晚辈,极大地鼓舞着我。陆老师的科学精神和崇高品格将永远沐浴着我,伴我前行。陆老师千古!
美国麻省大学博士后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