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坚持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纵横星际,筑梦钟山。紫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团队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紫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紫台不断明晰战略定位,凝练创新目标,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应用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紫台总职工371人,其中科技岗位人员230人、技术支撑岗位99人,管理支撑岗位人员4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13人......
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
记得那天为了强迫自己推导一些东西,整天没有带手机,晚上回家才发现很多人都在议论着一个消息了,我四处搜寻,直到从一个链接点进紫台的首页,看见那纯黑的背景时,终于是无法再怀疑,陆老师已经去世了。
心情突然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变得很重很重了。眼睛很容易,也就模糊了,总是在离开之后,才会想起很多。
想起第一次来南京找陆老师面试,因为自己的大意,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相互联系上。当时陆老师并不在台里,我碰巧遇见马清波师兄,才知道前一天晚上陆老师竟然一直在等我。他给陆老师打电话,陆老师马上便要过来。南京刚刚下过暴雨,积水严重,我准备过去陆老师家里,或者明天再过来,但终于陆老师还是很快便过来了,和周老师一起。
当时感觉自己很糟糕,心情沮丧,失落,又很紧张。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场我心中预期的接受考验的面试,变成了一次坦诚的解惑与谈心。那时我正大三,同时学着物理与哲学,对于天文的世界,只能说是懵懵懂懂地闯入,并当做了一个选择,呵,我竟然在想要向陆老师寻求在天文学上的发展时,反而与他谈起了,自己在物理与哲学间的摇摆。于是陆老师便跟我聊哲学,聊物理,然后与我一起探讨我应该前行的道路……当我满足地离开时,天已经黑了,我竟然与陆老师兴高采烈地说了一个下午!这是我至今最长的一次面试,却也是我感觉时间过得最快的一次面试。
后来一四年的保研情况突然变得一团模糊,二十二年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我,在未知的前程面前变得敏感而脆弱,但我的心却因为陆老师的一句话便安定了下来。在犹豫彷徨的时候,在怀疑愤恨的时候,我总会想,小波,你何德何能,能被他看得起,所以,不努力,不坚持,可以吗。
有一次,我们去参加范一中老师主持的一个会议,渐渐人越来越多,范老师惊讶着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后来才发现居然是陆老师最先发的消息。提携后辈,莫过于此。
多么遗憾啊,还没来得及听一次他的课,甚至还错过了大学时他的报告。一直感觉还有机会,还有机会,却没想到错过了就永远没有了。可是我虽然从未听过他的课,却又好像听过他好多次课。他总是那么忙,来去匆匆,有一次他生病了,必须要住院,我们碰见周老师来他办公室拿一些东西,而不久前他女儿刚刚把他的电脑给他送了过去。
突然想起大学时物理学史老师给我们放的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短片,他躺在病床上,眼睛明亮,他喊来护士说,请给我纸和笔。我不知道这是真实还是艺术,但陆老师让我知道:学习与研究不是工作或负担,它们已经是改不掉的一种习惯。
首页 >> 创新文化 >> 缅怀陆埮院士 >> 纪念文章
难忘师恩(紫台张松波)
记得那天为了强迫自己推导一些东西,整天没有带手机,晚上回家才发现很多人都在议论着一个消息了,我四处搜寻,直到从一个链接点进紫台的首页,看见那纯黑的背景时,终于是无法再怀疑,陆老师已经去世了。
心情突然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变得很重很重了。眼睛很容易,也就模糊了,总是在离开之后,才会想起很多。
想起第一次来南京找陆老师面试,因为自己的大意,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相互联系上。当时陆老师并不在台里,我碰巧遇见马清波师兄,才知道前一天晚上陆老师竟然一直在等我。他给陆老师打电话,陆老师马上便要过来。南京刚刚下过暴雨,积水严重,我准备过去陆老师家里,或者明天再过来,但终于陆老师还是很快便过来了,和周老师一起。
当时感觉自己很糟糕,心情沮丧,失落,又很紧张。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场我心中预期的接受考验的面试,变成了一次坦诚的解惑与谈心。那时我正大三,同时学着物理与哲学,对于天文的世界,只能说是懵懵懂懂地闯入,并当做了一个选择,呵,我竟然在想要向陆老师寻求在天文学上的发展时,反而与他谈起了,自己在物理与哲学间的摇摆。于是陆老师便跟我聊哲学,聊物理,然后与我一起探讨我应该前行的道路……当我满足地离开时,天已经黑了,我竟然与陆老师兴高采烈地说了一个下午!这是我至今最长的一次面试,却也是我感觉时间过得最快的一次面试。
后来一四年的保研情况突然变得一团模糊,二十二年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我,在未知的前程面前变得敏感而脆弱,但我的心却因为陆老师的一句话便安定了下来。在犹豫彷徨的时候,在怀疑愤恨的时候,我总会想,小波,你何德何能,能被他看得起,所以,不努力,不坚持,可以吗。
有一次,我们去参加范一中老师主持的一个会议,渐渐人越来越多,范老师惊讶着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后来才发现居然是陆老师最先发的消息。提携后辈,莫过于此。
多么遗憾啊,还没来得及听一次他的课,甚至还错过了大学时他的报告。一直感觉还有机会,还有机会,却没想到错过了就永远没有了。可是我虽然从未听过他的课,却又好像听过他好多次课。他总是那么忙,来去匆匆,有一次他生病了,必须要住院,我们碰见周老师来他办公室拿一些东西,而不久前他女儿刚刚把他的电脑给他送了过去。
突然想起大学时物理学史老师给我们放的一个有关爱因斯坦的短片,他躺在病床上,眼睛明亮,他喊来护士说,请给我纸和笔。我不知道这是真实还是艺术,但陆老师让我知道:学习与研究不是工作或负担,它们已经是改不掉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