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坚持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纵横星际,筑梦钟山。紫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团队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紫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紫台不断明晰战略定位,凝练创新目标,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应用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紫台总职工371人,其中科技岗位人员230人、技术支撑岗位99人,管理支撑岗位人员4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13人......
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
2005年3月17日上午9时许,南京大学人事处电话通知我,陆老师申请的中心已获批准,文件已下达,让我去取文件。这个“中心”,是指由陆老师牵头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按陆老师的指示,该中心的机构筹建申请书由我修改定稿并于1月31日(此处及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日期年份均为2005年)提交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处,此后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也由我负责(当时我尚未到紫台工作)。我取回文件,去紫台交与陆老师。陆老师笑称:“我用这种方式回到了南大。”我想陆老师之所以会这样讲,是因为中心成立后,陆老师将在南大物理学系(现物理学院)任兼职教授,为南大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才。
5月15日晚7时许,陆老师打电话给我,相谈约一个半小时。在交谈中,陆老师重点评述了当时已有的各种宇宙学观测结果,主要集中于宇宙微波背景(CMB)、大尺度结构和核合成,未深入涉及超新星;强调了暗物质、暗能量在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第一代恒星形成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我得知德国专家Boerner被陆老师他们亲切地称为“熊猫”。
6月24日下午4:30,在陆老师的办公室,陆老师和我讨论约两小时,这次主要讨论的是暗能量和负压强,对当时已知的暗能量性质和模型都有涉及,还提到了E.W. Kolb近期发表的关于宇宙早期小波的文章。讨论临近结束时,因为我前几天和陆老师提过我对Josephson效应有些心得,陆老师拿出他早年关于Josephson效应的文章给我看,说让我提提意见。我说提意见不敢,文章会好好研究的。
7月10日下午4:30,因大家刚从北京CCAST开会回来,我去陆老师办公室取他的火车票作报销用。陆老师对我说,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或其他物理学分支都发展的较为成熟,不易从textbook中找出问题,一旦找出,那都是大问题。而宇宙学则建立时间不长,仍在飞速发展中,即使从textbook中也能发现很多待解决、待提高的问题。其间陆老师还特别提到暗物质裹挟可见物质成团形成结构的物理过程。
12月19日下午3:00-6:00,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召开成立大会预备会议,与会者有:陆埮、王凡、戴子高、任中洲、宗红石、吴雪峰、张笋,陆老师以中心主任身份主持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拟订中心召开成立大会、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及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议程和各项事宜。期间宣读了《南京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书》,并复制该协议书分发到每个与会者手中。经讨论协商,决定中心召开会议的时间为2006年1月8日(星期日)至9日(星期一),拟订于1月8日下午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半天),1月9日召开成立大会并安排学术报告(全天)。会议在南大举行。
预备会议后第三天即12月22日,陆老师命我整理预备会议的纪要,并让我担任大会秘书长,负责中心成立大会、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及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及会务工作。在此后的近20天时间里,在紫台和南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为这次大会的召开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精力,进行了一些列的工作。一批师弟、学生给予了重要的协助,他们是蒋宇、侯丰尧、冯红涛、何翔、张彦彬、胡飞、何登科、陈灵芝。受陆老师的托付,从来宾的接送、会场的布置、宴会的预定、礼品的制作到茶叶点心、饮水机、激光笔、垃圾桶等等,事无巨细,不敢懈怠。期间请示、沟通、协调等不胜枚举,还草拟了中心章程、成立大会的主持词和蒋校长的讲话稿。对于在南大主干道中大路上悬挂的横幅,按陆老师的嘱咐,悬挂两条:一条是祝贺大会召开的,一条是欢迎与会代表的。后与南大党委宣传部积极沟通,顺利达成。
2006年元旦凌晨3时许(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日期年份均为2006年),我将大会来宾的邀请函用电子邮件全部发送完毕。第二天上午,陆老师打电话来慰问,并邀请我参加当天的聚会(就是每年元旦的饺子宴)。我深感连日劳累,精力不佳,想休息一天,婉言推辞了邀请,陆老师颇感遗憾。
1月6日下午6时许,我和侯丰尧以会务组的名义草拟的蒋校长讲话稿送至南大校长办公室。1月7日上午有关部门派人找我,提出讲话稿的修改意见,并检查大会的筹备情况。
1月8日上午,我和紫台驾驶班协调,派车送已抵达的来宾去总统府游览。1月8日下午2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召开。3:20,大会结束,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3:40,中心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时召开学术研讨会。晚上还有李惕碚院士的科普型学术报告“Beyond Einstein”。 1月9日一整天都举行学术报告。(正式议程对预备会议拟订的议程有所调整)。
1月8日的会议结束后,举行了晚宴。陆老师嘱咐我,晚宴一定要让中心的学生都参加。以后中心的工作都要中心的师生来做,学生很辛苦。晚宴要招待与会的领导、嘉宾和老师,也不能漏了学生。如果会务经费不够,他可以自己掏钱。我按陆老师的话又加了好几桌。当天晚宴,整个宴会大厅坐的满满当当,气氛极为热烈融洽。
会议举办的很成功,陆老师很高兴,我也觉得连日的辛劳颇有收获。
此情此景,时隔十年,仍历历在目,丝毫未曾忘却。
特赋诗两首以表心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其一:
清风不假绝妙词,馨香一叶幻永思。
往事已然成追忆,只道姑射冰雪姿。
其二:
飞霞迥临青云上,孤鸾不效白鹭鸣。
太玄遗风今安在,遥参西蜀子云亭。
中心成立大会期间,陆老师于南大中大路留影
中心成立大会期间,本文作者张笋与陆老师合影
首页 >> 创新文化 >> 缅怀陆埮院士 >> 纪念文章
清风微拂,馨香一叶(紫金山天文台张笋)
2005年3月17日上午9时许,南京大学人事处电话通知我,陆老师申请的中心已获批准,文件已下达,让我去取文件。这个“中心”,是指由陆老师牵头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按陆老师的指示,该中心的机构筹建申请书由我修改定稿并于1月31日(此处及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日期年份均为2005年)提交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处,此后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也由我负责(当时我尚未到紫台工作)。我取回文件,去紫台交与陆老师。陆老师笑称:“我用这种方式回到了南大。”我想陆老师之所以会这样讲,是因为中心成立后,陆老师将在南大物理学系(现物理学院)任兼职教授,为南大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才。
5月15日晚7时许,陆老师打电话给我,相谈约一个半小时。在交谈中,陆老师重点评述了当时已有的各种宇宙学观测结果,主要集中于宇宙微波背景(CMB)、大尺度结构和核合成,未深入涉及超新星;强调了暗物质、暗能量在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第一代恒星形成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我得知德国专家Boerner被陆老师他们亲切地称为“熊猫”。
6月24日下午4:30,在陆老师的办公室,陆老师和我讨论约两小时,这次主要讨论的是暗能量和负压强,对当时已知的暗能量性质和模型都有涉及,还提到了E.W. Kolb近期发表的关于宇宙早期小波的文章。讨论临近结束时,因为我前几天和陆老师提过我对Josephson效应有些心得,陆老师拿出他早年关于Josephson效应的文章给我看,说让我提提意见。我说提意见不敢,文章会好好研究的。
7月10日下午4:30,因大家刚从北京CCAST开会回来,我去陆老师办公室取他的火车票作报销用。陆老师对我说,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或其他物理学分支都发展的较为成熟,不易从textbook中找出问题,一旦找出,那都是大问题。而宇宙学则建立时间不长,仍在飞速发展中,即使从textbook中也能发现很多待解决、待提高的问题。其间陆老师还特别提到暗物质裹挟可见物质成团形成结构的物理过程。
12月19日下午3:00-6:00,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召开成立大会预备会议,与会者有:陆埮、王凡、戴子高、任中洲、宗红石、吴雪峰、张笋,陆老师以中心主任身份主持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拟订中心召开成立大会、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及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议程和各项事宜。期间宣读了《南京大学-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书》,并复制该协议书分发到每个与会者手中。经讨论协商,决定中心召开会议的时间为2006年1月8日(星期日)至9日(星期一),拟订于1月8日下午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半天),1月9日召开成立大会并安排学术报告(全天)。会议在南大举行。
预备会议后第三天即12月22日,陆老师命我整理预备会议的纪要,并让我担任大会秘书长,负责中心成立大会、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以及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及会务工作。在此后的近20天时间里,在紫台和南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为这次大会的召开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精力,进行了一些列的工作。一批师弟、学生给予了重要的协助,他们是蒋宇、侯丰尧、冯红涛、何翔、张彦彬、胡飞、何登科、陈灵芝。受陆老师的托付,从来宾的接送、会场的布置、宴会的预定、礼品的制作到茶叶点心、饮水机、激光笔、垃圾桶等等,事无巨细,不敢懈怠。期间请示、沟通、协调等不胜枚举,还草拟了中心章程、成立大会的主持词和蒋校长的讲话稿。对于在南大主干道中大路上悬挂的横幅,按陆老师的嘱咐,悬挂两条:一条是祝贺大会召开的,一条是欢迎与会代表的。后与南大党委宣传部积极沟通,顺利达成。
2006年元旦凌晨3时许(以下如无特别说明,日期年份均为2006年),我将大会来宾的邀请函用电子邮件全部发送完毕。第二天上午,陆老师打电话来慰问,并邀请我参加当天的聚会(就是每年元旦的饺子宴)。我深感连日劳累,精力不佳,想休息一天,婉言推辞了邀请,陆老师颇感遗憾。
1月6日下午6时许,我和侯丰尧以会务组的名义草拟的蒋校长讲话稿送至南大校长办公室。1月7日上午有关部门派人找我,提出讲话稿的修改意见,并检查大会的筹备情况。
1月8日上午,我和紫台驾驶班协调,派车送已抵达的来宾去总统府游览。1月8日下午2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召开。3:20,大会结束,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3:40,中心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时召开学术研讨会。晚上还有李惕碚院士的科普型学术报告“Beyond Einstein”。 1月9日一整天都举行学术报告。(正式议程对预备会议拟订的议程有所调整)。
1月8日的会议结束后,举行了晚宴。陆老师嘱咐我,晚宴一定要让中心的学生都参加。以后中心的工作都要中心的师生来做,学生很辛苦。晚宴要招待与会的领导、嘉宾和老师,也不能漏了学生。如果会务经费不够,他可以自己掏钱。我按陆老师的话又加了好几桌。当天晚宴,整个宴会大厅坐的满满当当,气氛极为热烈融洽。
会议举办的很成功,陆老师很高兴,我也觉得连日的辛劳颇有收获。
此情此景,时隔十年,仍历历在目,丝毫未曾忘却。
特赋诗两首以表心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其一:
清风不假绝妙词,馨香一叶幻永思。
往事已然成追忆,只道姑射冰雪姿。
其二:
飞霞迥临青云上,孤鸾不效白鹭鸣。
太玄遗风今安在,遥参西蜀子云亭。
中心成立大会期间,陆老师于南大中大路留影
中心成立大会期间,本文作者张笋与陆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