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坚持面向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纵横星际,筑梦钟山。紫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团队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
紫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紫台不断明晰战略定位,凝练创新目标,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应用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底,紫台总职工371人,其中科技岗位人员230人、技术支撑岗位99人,管理支撑岗位人员41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13人......
面向天文学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以构建完整的天文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建设我国一流的天文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战略高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水平的...
今天我们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召开陆埮院士90华诞座谈会,首先要感谢紫金山天文台的精心组织,特别是雪峰的居中联络,感谢周老师莅临座谈会和我们一起缅怀陆老师。陆埮老师是中国现代天文和物理发展史中的大师级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粒子物理、伽玛暴、脉冲星、奇异星、宇宙学等多个方向,提出和发展了多项新的理论模型,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陆老师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普作家,一生坚持把前沿科学传播给公众,把天文科普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长期工作在天文教学第一线,著有《从电子到夸克》《宇宙-物理学的最大研究对象》等书籍,每年在全国各地做科普讲座多达几十场,深受公众喜爱。他和王绶琯先生作为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第三版工作,已由崔向群院士和我接手,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今年可望出版发行。
执着的科学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是陆老师特有的鲜明印记。陆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投身在科学研究中,即便在文革的特殊时期都未曾中断,著名作家柯岩在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中记述了这期间3000多封鸿雁传书合作科研的佳话。我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就是受这篇报告文学的感染,与罗辽复老师和陆埮老师建立了联系,最终成为他们的学生。在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陆老师不仅个人学术成就卓著,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人才,对我国天文事业发展的贡献居功至伟。对科学倾尽毕生不懈追求,对治学言传身教感人至深,陆老师用八十三年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他是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作为陆老师的弟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陆老师博学、谦虚和平易近人的品格。他常常和我们提起玻尔和朗道的故事,非常欣赏玻尔的治学和为人之道,把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我有幸参加陆老师70华诞学术研讨会、80华诞学术研讨会和今天90华诞座谈会。每次都有令人鼓舞的消息,70华诞学术研讨会后第二年陆老师成为中科院院士。 80华诞之际,正如刚才长印台长也提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将国家天文台1998年2月23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9102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陆埮星”,当时我有幸主持此次命名仪式,现场有4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今天由于疫情的限制,我们无法再现陆老师80华诞的学术会议盛况。但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寄托我们对这位科学大师和教育家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缅怀。令人欣慰的是在紫金山天文台和小行星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天文学会决定设立陆埮奖,奖励年轻有为的天文学子,传承陆老师深邃的学术思想和高尚的科研道德,激励和引导青年一代勇攀科学高峰,让中国天文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这也是今天我们大家对陆老师的最好告慰和十分有意义的特殊纪念!作为他的学生,由此我们对陆老师100华诞的纪念活动有更高的期待!谢谢大家!
赵刚 2022.2.23于国家天文台
首页 >> 创新文化 >> 缅怀陆埮院士 >> 追忆·悼念
纪念陆埮院士诞辰90周年座谈会发言(赵刚)
今天我们大家能够聚集在一起召开陆埮院士90华诞座谈会,首先要感谢紫金山天文台的精心组织,特别是雪峰的居中联络,感谢周老师莅临座谈会和我们一起缅怀陆老师。陆埮老师是中国现代天文和物理发展史中的大师级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粒子物理、伽玛暴、脉冲星、奇异星、宇宙学等多个方向,提出和发展了多项新的理论模型,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陆老师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普作家,一生坚持把前沿科学传播给公众,把天文科普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长期工作在天文教学第一线,著有《从电子到夸克》《宇宙-物理学的最大研究对象》等书籍,每年在全国各地做科普讲座多达几十场,深受公众喜爱。他和王绶琯先生作为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第三版工作,已由崔向群院士和我接手,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今年可望出版发行。
执着的科学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是陆老师特有的鲜明印记。陆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投身在科学研究中,即便在文革的特殊时期都未曾中断,著名作家柯岩在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中记述了这期间3000多封鸿雁传书合作科研的佳话。我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就是受这篇报告文学的感染,与罗辽复老师和陆埮老师建立了联系,最终成为他们的学生。在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陆老师不仅个人学术成就卓著,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人才,对我国天文事业发展的贡献居功至伟。对科学倾尽毕生不懈追求,对治学言传身教感人至深,陆老师用八十三年的人生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他是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作为陆老师的弟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陆老师博学、谦虚和平易近人的品格。他常常和我们提起玻尔和朗道的故事,非常欣赏玻尔的治学和为人之道,把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我有幸参加陆老师70华诞学术研讨会、80华诞学术研讨会和今天90华诞座谈会。每次都有令人鼓舞的消息,70华诞学术研讨会后第二年陆老师成为中科院院士。 80华诞之际,正如刚才长印台长也提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将国家天文台1998年2月23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9102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陆埮星”,当时我有幸主持此次命名仪式,现场有4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今天由于疫情的限制,我们无法再现陆老师80华诞的学术会议盛况。但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寄托我们对这位科学大师和教育家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缅怀。令人欣慰的是在紫金山天文台和小行星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天文学会决定设立陆埮奖,奖励年轻有为的天文学子,传承陆老师深邃的学术思想和高尚的科研道德,激励和引导青年一代勇攀科学高峰,让中国天文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这也是今天我们大家对陆老师的最好告慰和十分有意义的特殊纪念!作为他的学生,由此我们对陆老师100华诞的纪念活动有更高的期待!谢谢大家!
赵刚 2022.2.23于国家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