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文化 >> 文化活动

张钰哲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
(严俊)

  张钰哲先生是中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为天文口原“五台三站一中心”的建设凝聚心血、尽心竭力。我是1982年进入紫金山天文台的,只见过几次张钰哲先生,但张钰哲先生是我最为敬佩的科学家,我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张钰哲、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等先生也是九三学社的社员。前一段时间,为了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00周年纪念视频拍摄材料的准备,我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其中有不少是有关张钰哲先生的,越是了解张钰哲先生就对他越是钦佩。我们可以通过几件事情,看到张钰哲先生在国家危难时刻和国家需求时期奉献自己力量的崇高的科学家精神。

  一是抗日战争期间,张钰哲领导的一次圆满成功的、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的日全食观测——被称为“日机轰炸下的一次铭刻历史的日全食观测活动”。1941年9月21日,日全食带进入我国,从新疆经甘肃、陕西、湖北、江西,最后从福建北部入海。当时日食带覆盖的地域已大部分被日军占领,甘肃临洮就成为这次日食全球最有利的观测点之一。1941年4月,组建了以张钰哲为队长的10人中国日食观测队。观测队于1941年6月30日携带仪器设备从昆明出发,顶着日机轰炸,克服重重困难,奔波数千公里赶往甘肃临洮。这次的日全食观测不但意义重大而且也应该是充满危险的。9月19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台长及数名新闻工作者飞抵临洮,拟将日食实况作现场转播。先用专线电话通兰州,再用无线电传至重庆中央电台向全国广播。届时英、美国家广播公司亦将向全世界作同步转播。20日中午,国民党陆军某炮兵团开抵临洮。下午,二十余架战斗机集结空军兰州机场待命,准备拦截第二天可能空袭临洮的日机。另,为观测队准备了10余匹良马,以备空袭时疏散所用。20日晚,国民党军政大员于右任等抵临洮,后在高鲁等陪同下转赴兰州郊外观测。9月21日顺利进行了日全食观测,此次观测大获成功,国际影响力甚大,同时鼓舞和加强了全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中央日报称:“此次中国本土上进行的第一次有组织的观测,其成败之意义,远远超出了天文范畴……一位长者感谓日全食为抗战接近胜利之预演。良以明朝嘉靖二十年之日全食,名将戚继光曾建立剿灭倭寇之殊功也……”——临危受命赴国难,体现的是科学家的爱国精神!

  二是1956年,张钰哲参与制定全国科技发展规划,草拟了六十年代天文学发展蓝图。1957年,张钰哲为在北京建立以天体物理为主的天文台,主持选址决策和踏勘工作。现在大多数原北京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北京天文台的初建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的产物,不知道张钰哲先生与程茂兰一样骑着毛驴参加选址踏勘,也不知道程茂兰、王绶琯、李启斌等三任台长是在张钰哲推荐下从紫金山天文台骨干人员中抽调过去建设北京天文台的——功成不留名。

  三是1979年8月9-23日,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张钰哲、赵先孜、叶叔华、洪斯溢、易照华、朱进宁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谈判,恢复了中国天文学会在IAU的会籍。

  四是1957年,在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张钰哲和张家祥凭借着对小行星运动理论的研究基础,发表了《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专题论文。这篇论文被称为中国人造卫星运动理论的奠基之作。1957年,在张钰哲领导下紫金山天文台统筹建设和运行了全国28个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站。1965年,张钰哲率领张家祥、吴连大、陆本魁等有关人员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轨道设计和方案论证以及轨道计算方案、测轨预报方案制定和程序研制等工作。1999年9月,张家祥作为“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之一,出席了党中央召开的表彰大会。张钰哲先生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张钰哲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科学家精神,那就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后,我想用宋代范仲淹的一句话来再一次表达我对张钰哲先生的崇敬之心:“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