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第40次中国南极考察内陆天文科考总结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进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李红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波等参加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和史生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和科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南极天文科考组织执行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等40多人参加会议。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赵长印致欢迎词。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毛瑞青、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宫雪非主持会议。
常进祝贺执行本次内陆天文任务的4名科考队员凯旋。他强调中国科学院正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组织模式,持续凝练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加快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希望南极天文各相关单位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把握战略机遇合力攻关,加快抢占南极天文科技制高点,努力产出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科学成果。
董国轩表示,南极天文作为地面亚毫米波天文和光学红外天文观测的制高点,需要更加统一有组织地推进。希望国内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并重视国际合作,合力推动南极天文在国家层面立项。基金委会继续支持推进南极天文的各项研究。
孙波和李红蕾均指出,利用南极的优越环境开展天文学前沿研究,探索宇宙奥秘,是国际极地探索的共识,希望天文界进一步做好南极天文发展的长远规划。他们还表示,极地办和极地中心将统筹做好包括南极天文在内的极地研究工作,并努力做好支撑和保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姜鹏研究员和国家天文台商朝晖研究员分别报告了中国南极考察站的科学使命和南极内陆天文科考进展。李正阳研究员、张翼龙副研究员、孙士杰副研究员和李运工程师等4位刚从南极凯旋归来的内陆天文科考队员介绍了本次科考任务执行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就南极天文的未来发展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原则性意见和近期工作计划。
第40次中国南极考察内陆天文科考首次开展了近红外天文观测以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首次成功实现我国全自主研制太赫兹天文观测设备在南极冰穹A对星际分子云的0.5THz频段分子和原子谱线观测,并修复了南极巡天望远镜。迄今,我国已先后组织了12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共有27名内陆天文科考队员33人次赴南极冰穹A执行科考任务,成功开辟了南极天文观测新领域。
党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