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园地 >> 党建动态 >> 率先行动

第二届“夸父一号”和“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联合科学大会在苏州召开

5月11-14日,第二届“夸父一号”和“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联合科学大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召开。大会旨在总结一年多来基于两颗卫星观测数据的研究进展,更好推进未来科学产出。南京大学方成院士、校长助理姜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范一中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来自全国34家单位200余位学者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

“羲和号”(CHASE)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其科学目标是通过快速扫描光谱成像观测,研究太阳大气及活动现象的动力学过程;“夸父一号”(ASO-S)是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发射,其科学目标简称“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及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目前正值太阳活动峰年,两颗卫星在轨正常运行,各展所长,实现观测互补,为多波段联合诊断太阳活动现象提供了独特的数据支持。

方成、姜田、范一中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我国太阳物理双星在轨运行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了中国太阳物理界在国际太阳空间探测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对基于两颗卫星获得的观测和研究成果表示热烈祝贺。

近期,两颗卫星的首批科学成果分别在国际著名刊物“太阳物理(Solar Phys.)”和“天体物理通讯(ApJL)”上以专刊形式发表。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围绕卫星科学目标的研究正在深化和拓展。在此次联合大会上,共有126个报告进行了学术交流,重点是基于两颗卫星的观测所开展的研究及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科学载荷在轨标定及数据处理方法改进、磁场特征及能量释放机制、耀斑过程及动力学诊断、日冕物质抛射和磁绳初发传播特性、太阳暗条的形成及演化、日面波动和振荡特性、太阳作为一颗恒星的研究、磁流体力学模拟太阳活动现象,以及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其中,关于白光耀斑、太阳硬X射线立体观测、色球莫尔顿波、磁场下沉加速黑子衰减、多暗条相互作用致太阳爆发、太阳与恒星爆发比较,以及特大地磁暴源区等研究成果尤为引人注目。此外,会议还介绍了已经或即将启动工程实施的太阳极轨天文台(夸父二号)和日地L5太阳探测卫星(羲和二号)情况,以及其它处于预研阶段的卫星计划。

此次会议由“夸父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单位南京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天文学会太阳与日球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天文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天文学会等单位协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提供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