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队伍 人才库

  • 姓名:郑宪忠
  • 性别:
  • 专家类别:研究员
  • 学历:研究生毕业
  • 电话:025-83332022
  • 传真:025-83332091
  • 职务:
  • 电子邮件:xzzheng@pmo.ac.cn
  • 所属部门: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
  • 通讯地址:(210023)南京市栖霞区元化路10号

    简  历:

  • 郑宪忠,男,1975年出生,紫金山天文台“大视场巡天科学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副总设计师,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三、十四届理事。2002年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本部)获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3-2007年期间分别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和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3月起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资助。迄2022年6月止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引用2800余次。主要从事星系形成和演化观测研究,参加多个国际大型研究计划,利用HST、Spitzer空间望远镜和地面大型望远镜获得的深场巡天数据,取得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

    1)发现遥远亮红外星系多为漩涡星系;

    2)完备地测量z=1以来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密度演化;

    3)确立了z=1以来的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和质量的相关关系;

    4)发现星系核球中的恒星形成与中心黑洞吸积不同步,指出星系盘瓦解对核球增长有重要贡献;

    5)发现星系恒星形成活动主序标度律的新特征。活动星系的恒星质量与恒星形成率的正相关关系被称为“主序”关系, 我们发现近邻和遥远宇宙中“主序”关系的弥散程度随星系的恒星质量变化,中等质量处弥散小,大质量处弥散大。这一发现揭示不同质量星系中影响恒星形成活动的主要物理机制存在系统差别, 大质量星系中AGN反馈、星系核球的存在是影响星系恒星形成的主要因素;小质量星系中恒星反馈对弥散影响变大(Guo, Zheng & Fu 2013,ApJ,778,23;Guo, Zheng et al. 2015,ApJ, 808, L49; Pan, Zheng et al. 2016, ApJ, 819, 91; Pan et al. 2017, ApJ, 834, 39; Katsianis, Zheng et al. 2019, ApJ, 879, 11);

    6)对100亿年前(z=2.24)宇宙中恒星形成星系性质研究进展。通过窄带测光方法,研究z=2.24恒星形成星系的性质,揭示正午时期的宇宙中近半星系发生并合;指出Ha光度函数与恒星形成星系质量函数同形;尘埃消光与Lya光子的逃逸比例反相关,紫外电离光子主要来自于小质量的恒星形成星系的贡献(An, Zheng et al. 2014, ApJ, 784, 152; An et al. 2017, ApJ, 835, 116)。

    7)星系并合及演化研究进展。 我们发展一套新的非参数化Ao-Do方法,测量星系外围星光分布的不对称度和偏心度,证认形态不规则和处于并合状态的星系;这一方法在寻找有长潮汐尾的并合星系方面最为有效,可应用于LSST、EUCLID和CSST等大规模图像巡天(Wen, Zheng & An 2014, ApJ, 787, 130); 将该方法应用于COSMOS巡天HST数据,证认出最大的长潮汐尾并合星系,发现这类并合星系在所有主并合星系中的比例达到近一半,表明并合星系的轨道参数等并非随机分布,与其在环境中排列有关(Wen & Zheng 2016, ApJ, 832, 90);系统分析给出长潮汐尾结构并合星系的特征分布(Ren et al. 2020, MNRAS, 499, 3399)。

    8)发现星系尘埃遮蔽度(IRX)的普适标度律。 研究星系中尘埃如何遮蔽恒星形成活动的规律,是精确测定星系物理参数、理解星系恒星形成和化学演化的关键。我们发现星系尘埃遮蔽度与星系恒星质量不相关,颠覆此前星系质量是决定尘埃遮蔽度的主导因素的认识;尘埃遮蔽度由恒星形成率、星系尺度、金属丰度和倾角共同决定,可由多参数函数描述,金属丰度起到关键作用。这一恒星形成星系的尘埃遮蔽标度律具有普适性,近邻和遥远星系均遵循。这一发现解决了星系演化领域的中小质量恒星形成星系“尘埃遮蔽无演化疑难”(Qin, Zheng et al. 2019, MNRAS, 485, 5733; Qin, zheng et al. 2019, ApJ, 1909.13505)。

    9)高红移宇宙大质量原星系团研究进展。利用同一区域多个类星体光谱中记录的同一红移莱曼阿尔法(Lya)吸收群探测方法,并基于近红外Ks宽带和H2S(1)窄带深度图像观测,成功遴选并证认出两个z=2.24处的很可能孕育着原星系团的超大质量的致密结构BOSS1244和BOSS1542。证认出244和223个发射线天体,其中Hα发射线星系(HAE,约占80%)所示踪的密度结构揭示:BOSS1244的子结构中右下方致密子结构的密度因子超过20;BOSS1542是迄今发现的首例z>2、延展尺度达50Mpc的巨型纤维状结构 (Zheng X. Z., et al. 2021, MNRAS, 500, 4354; Shi D.D. et al. 2021, ApJ, 915, 32)。在这两个原星系团致密区域外围,发现极端星暴星系聚集的观测证据,与原星系团吸积区域会形成激波,有效增强气体聚集甚至星系并合,从而触发大规模的星暴活动的理论预期一致( Zhang Y. et al. 2022,MNRAS,512, 4893)。

    研究兴趣:

    1)星系尺度恒星形成与尘埃遮蔽度相关关系;
    2)星系并合和形态结构演化;
    3)星系亚毫米波性质和尘埃演化;
    4)高红移原星系团中星系形成和演化;
    5)星系与大尺度结构演化关联。

    社会任职:

    研究方向:

  • 星系形成与演化观测研究、星系与黑洞共同演化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专利申请:

    获奖及荣誉:

  • 2022年度"江苏省天文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3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