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紫金山天文台等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研究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六)》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六)》正式发布,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 - 嫦娥二号探测数据揭示图塔蒂斯小行星的物理特性及地质特征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六)》(图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科研团队基于嫦娥二号探测数据,研究了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的基本物理特性及表面地质特征,为小行星的形成演化和撞击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结果是探月工程(二期)的重要成果。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精确实现与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的近距离飞越探测,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近距离(约为770米)造访该天体的探测器(图2)。在拓展任务中,紫台团队精确确定了图塔蒂斯的轨道,定轨结果直接应用于工程。

  基于嫦娥二号获得的图塔蒂斯的光学图像,通过与国内外学者的合作,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以下重要进展:(1)揭示图塔蒂斯小行星的物理特性、表面特征、内部结构与形成机理;(2)较精确给出了图塔蒂斯自转轴的空间指向,揭示了其自转特性;(3)揭示了图塔蒂斯表面的大部分碎石来源于早期其母体形成时的残留碎片,研究结果对其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2013年12月13日,Nature网站首页头条推介了相关研究成果,《Nature》中文版推荐为研究亮点-“天文学:与一个近地小行星的近距离接触”。2014年在第十二届“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2016年在第17届中美Kavli前沿科学研讨会上作大会特邀主题报告,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上述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MNRAS等上发表,分别获得2012年度和2013年度中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图1 嫦娥二号探测数据揭示图塔蒂斯小行星的物理特性及地质特征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选编(六)》。

图2 嫦娥二号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探测成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