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台 通 讯
第7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党政综合办公室编 2011年11月
-------------------------------------------------------------------------------------------------
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签署南极天文合作备忘录
2011年11月29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南极天文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紫金山天文台举行。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有:中科院基础局刘鸣华局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主任携相关部门负责人,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紫金山天文台杨戟台长、甘为群副台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签字仪式上,杨惠根、杨戟分别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紫金山天文台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
紫金山天文台和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天文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并与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初步完成了南极天文选址工作,完成了小型天文望远镜的建设。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南极天文台建设的各项工作,极地研究中心和紫台在合作备忘录中进一步明确:联合进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南极天文台”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总体方案和关键技术预研;合作开展南极天文科考支撑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极地科学和南极天文知识的宣传普及。备忘录还就其它事项进行了约定。
刘鸣华、杨惠根、杨戟分别致辞。刘鸣华局长说,紫台和极地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已经在南极冰穹A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有关部委和中科院对此高度重视,南极天文台建设也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规划。这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对未来南极天文台的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希望紫台和极地研究中心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设计未来合作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南极天文科学研究。
杨惠根主任、杨戟台长在致辞中均表示对双方达成合作与共识感到高兴。南极天文台建设责任重大,在南极冰穹A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南极天文台无论是现在建设还是将来运行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双方携手合作,同时与各单位加强协作,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南极天文事业推向前进。
签字仪式后,极地研究中心和紫台就近期工作进行具体会商。
饶宗颐星在香港命名
九十六岁的学术泰斗饶宗颐教授,是蜚声国际的汉学大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将1978年10月3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017号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1年10月19日,“饶宗颐星”命名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詹永新等出席主礼,主办机构首长皆亲临会场迎接来宾,中央驻港机构领导、政府官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术界人士、香港潮籍乡贤、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共300余人参加命名仪式。典礼上,主礼嘉宾共同启动亮灯仪式,紫金山天文台鲁春林书记等向饶宗颐教授颁授了“饶宗颐星”命名证书、铜匾、国际命名公报和星照片,饶教授则以墨宝《景星庆云》回赠。
饶宗颐教授以墨宝《景星庆云》回赠紫金山天文台
饶宗颐星命名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10月21日香港《信报》以“六中全会闭幕 遥望饶宗颐星”为题,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在中央吹响文化大发展的号角之际,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将这具有永久性的国际荣誉首度给予香港文化名人,光射斗牛”。国务院参事室陈进玉主任在贺信中指出:“这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蔡翘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2011年10月14日,以中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蔡翘(1897-1990)的名字命名的“蔡翘星”命名仪式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紫金山天文台鲁春林书记在大会上宣读了“蔡翘星”国际命名公报,并向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领导颁赠了“蔡翘星”命名证书和命名铜匾。
蔡翘是我国生理学奠基人,航空、航天和航海医学、劳动生理学创始人,在人体视觉、神经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有多项原创性贡献,曾培养了童第周、冯德培、张香桐院士等大批生理学家。蔡翘院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创建人之一,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际编号207681蔡翘星是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7年8月16日用新安装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发现时该星离地球1.57亿公里,正在宝瓶星座运行,绕太阳一周需要3.80年。
东南大学在紫台调研深空探测研究课题
2011年11月14日,东南大学先进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兵教授、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宋爱国教授、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陈永平教授等一行6人来到紫金山天文台,就我国小行星深空探测任务的相关内容进行学术研讨。
东南大学与紫台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已在包括南极天文在内的多个研究领域开展了广泛且颇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大量的合作成果。紫台参与研讨会的有常进研究员、季江徽研究员、姚大志研究员、马涛副研究员和包纲副研究员。
首先,常进研究员对东南大学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他们介绍了紫台参与研讨会人员的各自工作情况。随后,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作了题为“面向空间作业的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报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东大在机器人传感、触觉再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优势地位和最新进展。张晓兵教授作了题为“微腔体四极质谱仪航天应用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东大在四极质谱仪研制上的最新进展和对空间任务中质谱仪的初步研制计划,并对目前已有的四极质谱仪的各项性能指标和物理参数进行了讨论。东南大学的其他人员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领域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各种可展结构、百米级可动结构(如空间天线)、碳纤维材料研究、空间稳定平台研究、空间热控研究、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等等。
之后,季江徽研究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任务背景、科学目标、有效载荷及其性能指标等情况。姚大志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载荷之一“有机组分分析仪”的初步方案、探测指标、物理参数等。
在听取完报告和各自的工作情况后,双方就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包括:小行星表面环境(微重力、岩土强度等)对着陆机构的制约、采样机构的详细方案、适用于长期空间任务的质谱仪研制及其标定、微型机器人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可能应用、有效载荷的热控分析等等。会后,双方均表示对研讨成果非常满意,并希望能够尽快展开更深一步的合作。
紫台科研人员发现在高倾角行星系统中可能存在宜居行星
12月初,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研究员与其博士研究生晋升在对行星系统形成过程研究中发现:在高倾角行星系统中可能存在宜居类地行星。
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其公转轨道几乎都与黄道面相近。然而最近在一些系外行星中,有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具有高轨道倾角的行星系统。例如行星系统υ Andromedae中行星c和d间30度的相互倾角, 及HD17156 b的轨道角动量轴与其恒星自转轴之间有 62度左右的夹角等。研究人员认为,行星之间的散射作用和恒星伴星的长期Kozai共振机制有可能生成高倾角的行星系统。在这种特殊的行星系统中,具有高轨道倾角的巨行星将会对其它类地行星的生长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宜居的类地行星是否可以形成呢?
紫台科研人员开展了数十组数值模拟,发现,尽管行星系统中一个高倾角的巨行星会使其内侧的类地行星吸积生长变得困难,但在大多数的算例中仍然生成了位于宜居带(Habitable Zones)的类地行星。所谓宜居带是指与中央恒星距离合适,使得行星表面的平均温度能够使液态水稳定存在的行星轨道范围,即可能存在类似地球一样的生命环境条件。宜居带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中央恒星的类型和恒星的辐射强度。生命的稳定存在还有许多其它条件,如足够长的恒星和行星寿命以供生命产生,适宜的恒星光度,稳定的低偏心率行星轨道和自转倾斜度,存在具有合适成分的行星大气等。在我们太阳系中,宜居带大概位于0.84~1.77 AU,即大致分布在金星轨道到火星轨道之间,地球刚好就在其中。
目前,在Kepler空间计划找到的一千多个系外行星候选体中,其中有54个位于宜居区内。根据这些探测结果,Kepler研究人员预计:在银河系中大概有5亿颗行星位于宜居区内。紫台研究人员的工作在理论上支持了宜居行星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在系外行星系统中发现宜居行星是极有可能的。该研究工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刊物MNRAS上(2011年,卷418,页码1335-134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365-2966.2011.19585.x/abstract)。
紫台季江徽研究员在“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作特邀报告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25~29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有航天业界和相关领域的两院院士、航天专家、高校学者和科技人员共200多人。
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上作了《国际小行星探测最新进展和启示》的专题报告,就开展小行星探测科学意义、国际小行星探测最新进展和启示,以及我国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初步设想等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报告结束后,上海航天局科技委领导向特邀报告嘉宾赠送了纪念盘。
本届学术年会分别就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情况、火星与金星及小行星探测前景、深空探测发展规划与趋势、深空探测关键技术等前瞻性的科技热点、学术亮点、工程难点等进行了大会报告和分组交流。
鲁春林一行走访慰问紫台八十岁寿星
2011年11月9日,紫台党委书记鲁春林、党办主任、工会主席包冬春与工会万巧娟和人教处金璐同志走访慰问了紫台七位今年八十大寿的离退休职工。
在七位老人家里,鲁春林一行为老人送上了生日蛋糕和慰问金,把紫台领导的关爱带给老人。鲁书记亲切地握着老人的手,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与老寿星聊家常、话冷暖,并叮嘱老人要好好保养身体,争取长命百岁。老寿星们紧紧地握着鲁书记的手,连声感谢紫台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简讯:
2 11月,利用安装在13.7m望远镜上的超导成像频谱仪,紫台的研究人员提出了12CO/13CO/C18O银道面巡天的计划,即“银河画卷计划”。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巡天正式开始。
2 11月3日,201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评审结果揭晓,紫台博士后张富文(合作导师:韦大明研究员)荣获一等资助,王素(合作导师:季江徽研究员)和周鑫(合作导师:杨戟研究员)荣获二等资助。
2 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团省委在科研院所和省直单位团员青年中开展了 “高举团旗跟党走,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读书活动 。紫台高娜荣获“高举团旗跟党走,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读书活动优秀征文三等奖,金璐荣获“高举团旗跟党走,创先争优促发展”主题读书活动“青年读书之家”奖。
2 2011年8月5日,紫台研究生科普兴趣小组获得“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以及2万元社团基金发展资助。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