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文化 >> 缅怀陆埮院士 >> 纪念文章

回忆陆埮老师(紫台余波)

撰稿: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7日

   宗红石老师让我写一篇短文来纪念陆埮老师。陆老师传奇的一生有许多值得称述的地方,无论是动荡的文革岁月,还是国门初开的八九十年代,单单就我与陆老师交往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回忆。我大概是从2006年开始认识陆老师的,起初我并不是陆老师的学生,在王凡老师宗红石老师的大力推荐下,我与陆老师逐渐有了接触,渐渐地为他所吸引成了他的学生。从我的经历来看,陆老师对年轻人特别是对科学感兴趣的年轻人有种独特的魅力,我们这些人在研究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宝贵的教益。

  陆老师的这种魅力,首要的源于他对科学的盎然兴趣,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独到观察和体会。不但如此他还十分愿意与我们分享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并且这种分享大多数时间都是以“轻松愉悦的闲聊”方式在不经意间完成的。我们的闲聊常常是:大家“七嘴八舌,海阔天空,漫无边际”,他时不时画龙点睛。在我们学生看来,他的见解往往鞭辟如里,充满智慧。比如他跟我们聊起爱因斯坦的工作,提到E=mc^2,就品评其原始想法之简单,全文仅一页半,讲起光电效应,就赞美光电子的产生只跟光频率有关这一观点之精妙,而说到布朗运动,就赞叹此现象如何强有力地证实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观点。又如谈到玻尔学派给费米的绰号“量子工程师”时,他就一反绰号原来贬低的意思,表示“量子工程师”实是对费米在其工作中展现出的那种非凡物理实在的赞扬。再如他常跟我们讲伽莫夫异与常人的科学经历。伽莫夫对宇宙学,贝塔衰变等都有重大贡献,还写了不少科普书。陆老师十分欣赏伽莫夫的这种做法,他认为在科普过程中为了向大众讲清楚物理现象,就必须不断整理自己的思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常会产生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其中不乏革命性的创新。事实上陆老师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八十高龄,他都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像类似的闲聊还有很多,虽然这种闲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但是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闲聊之中他在我们的无知的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让我们渐渐了解什么是实在的物理什么是好的物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

  而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他则一直为我们提供庇护,就像一颗大树庇护小苗一样。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他总是舍身处地为我们考虑,力所能及帮助我们,尽力为我们提供最好的环境。为了让我的两位师弟能更好的感受天文氛围,他就联系国家天文台的陈学雷老师,把他们都送到那里去学习。不但这样的“大事”,有事就连很小的小事他也不避麻烦,让我们后辈学生汗颜。记得有一次,实验室里有一排灯管坏了,我们都嫌麻烦懒得去管,陆老师尽然亲自去为我们登记维修。

  陆老师另一个吸引年轻人的地方就是他非常的人格。陆老师为人极为随和,好多次,我们听见有人敲门,一面侧身望过去,一面回答请进,就看到他右手扶着门框,左手握着门把手,微微地把身子探进来,笑眯眯的跟我们每个人打招呼,一点也没有“大人物”驾到的样子。他待人处事又十分真诚,从不虚与逶迤,敷衍塞责。对于我们这些对学术和生活都没有多少经验的学生,尽管很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从未以老师或者长者自居过,从不强迫我们接受他的看法,总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的组会,如果他在南京,有事不能参加,他会提前跟我们请假,如果是去外地出差,就会告诉我们他的行程。正是这样同陆老师交往,我们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压力,相反什么都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有什么顾虑。

  陆老师还是一个可爱和有趣的人。一次我们一起聚餐,不知到聊到了什么,忽然,他指着祁石说“祁石,其实就是他”,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又一次,组里来了新人,大家相互介绍,当聊到很多人都是80后的时候,他便插话,说他也是“80”后。

  陆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热爱科学,处处为学生着想又循循善导的老师。他现在离开了我们,我们失去这样一位难得的老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