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文化 >> 缅怀陆埮院士 >> 纪念文章

忆2014年与陆埮老师在一起(紫台范一中研究员)

撰稿: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2000年秋,我考入南大天文系,并荣幸的加入伽玛射线暴研究团队,从此与陆埮老师相识。作为一个工科学生,加入天文理论研究团队的第一个新奇之处就是发现每周都有研究组组会讨论,方便大家及时交流。这个优良传统事实上也从此伴随着我们。本文重点要讲述的也正是研究组组会,而且很有可能是陆老生前参加的最后2次研究组组会。

  2014年5月初,陆老小病初愈即开始为他领导的暗能量、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队伍寻找新的突破口。得知陆老的这一打算后,也出于暗物质卫星科学组发展的需要,我提议与陆老团组进行每周联合组会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在机会成熟的时候展开合作。尤其是当时暗物质科学组刚完成了一篇提议“用快变射电暴作为暗能量的新探针”的论文,这为拓展两个研究小组的交叉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陆老师欣然同意了,并要求他的团队成员全部参加,同时还决定把他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研究生崔明阳送到暗物质研究组联合培养。

  我们的首次联合组会于2014年5月28日在紫金山天文台317会议室进行。陆老和他的小组成员全部到会,我已经记不起陆老的衣着,但记得当天他老人家精神矍铄。为此我还特意准备了长达57页的PPT《紫台DAMPE科学队伍的建设——欢迎陆老师团队参加组会讨论》,我首先回顾了2000-2004年我在南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与陆老的一些珍贵瞬间/合影,然后向陆老详细的汇报了我2010年回国后负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的进展情况,倾诉我的快乐与艰辛。报告的最后我以陆老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开拓创新的经历鼓励小组的青年成员们与时俱进、勇攀高峰(见图1)。陆老基于他多年科研的心得建议我们要沉心静气、重视数据处理及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注意其它可能的重大突破苗头。他特别指出——历史上很多重要的物理实验项目,最重大的突破往往来自于“副产品”,甚至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发现。陆老还简单回顾了他当年冒着被批成“反动学术权威/白专道路”的危险,通过与本科同学通信的方式自费做粒子物理研究的艰辛,鼓励现在的研究生们不要荒废年华,珍惜难得的研究环境努力学习与工作,积极投身于即将腾飞的中国空间天文事业,力争做出重大成果。尽管暗物质科学组几乎所有小组成员都在不同场合听过陆老的报告,但对于绝大部分成员尤其是研究生而言这还是首次与陆老进行深入的直接交流。陆老的“现身说法”极大的鼓舞了暗物质科学组这支平均年龄仅27-28岁的年轻科学队伍,重温陆老数十年里不断创新的经历也让我自己坚信2010年后转入暗物质方向服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抉择是正确的。

  2014年6月另一次联合组会中我们与陆老团队交流讨论最近暗物质、暗能量研究的进展。这两次组会后我异常的振奋,曾多次向袁强等同事/朋友“自诩”道:“暗物质科学组动力十足,参加组会讨论的有院士(陆老)、有杰青(韦老师)”。遗憾的是陆老后来因为出差、身体原因没有再能参加联合组会讨论,我还特别记得陆老多次委托祁石、余波向联合组会“请假”,为不能参加表示歉意。

  最后一次在正式学术场合与陆老有互动交流是2014年7月15日在紫金山天文台举行的“暑期夏令营”。7月14日我接到研究生部吕静老师的电话,希望我能主持7月15日上午陆老的报告会。我当时颇觉难为情,自觉难以胜任只能忐忑答应下来。7月15日早晨我按照预定时间出发,结果在新街口地铁站接到了吕老师电话——陆老的报告提前了十分钟。我无法及时赶到,只能在最后主持了陆老报告的提问部分。因为陆老站着做了2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宇宙物质的起源》,我特意的告诉了同学们一个秘密——“陆老已经是80后了”,现场掌声雷动。只是我完全不曾料想,我错过的竟然是我一生中唯一可以主持陆老报告的机会!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为此我深深的自责不已。

  2014年8月6日下午我承担的青年973项目进行中期总结,特邀陆老出席予以指导。但中午见到陆老,才得知他为了此次“中期总结会”刚从贵州开会赶回,当天凌晨才到家,异常疲倦。看着为了我们年轻人的成长使得陆老如此疲惫,我们既感动又愧疚,立刻安排张富文送陆老回家休息。2014年的教师节中午再次见到陆老,他已经在病床上无法言语。他是赶往常熟做科普报告的途中在火车站摔伤的,前一天晚上还在修改他所指导研究生的博士毕业论文。陆老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为何陆老会如此的为工作奋不顾身,在含泪读完他为“庆祝北大物理学科百年华诞”写的两篇回忆录中我找到了答案——陆老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大动荡中度过的,且体弱多病,学习时断时续。大学中如饥似渴的学习物理知识,但是工作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科研任务,只能“偷偷摸摸”的通过与同学们写信的方式做些业余科研。当科学的春天来到华夏大地时,当时的陆老师已经46岁,已经错过了大部分科学家做出重大成就的黄金年龄。陆老在后来的30多年里始终废寝忘食的工作,是为了追回失去的那段光阴,是为了给后来人留下更多的启迪。

  先生于2014年12月3日病逝,但对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学组而言陆老从未离去,他对后生晚辈的教导、提携、期许,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都一直伴随我们,鼓舞着我们克服困难、奋勇直前!

图1:2014年5月28日在紫台进行的联合组会的PPT截图

附件下载: